涵庄

 

  登山玩水

说杭州(一)

常常想起杭州,不独是季节转换乡愁咋起之时。比起故乡这个概念,杭州更象是个朋友,动不动就转入脑子里来。

虽说家里与杭州颇多渊源,我对她的喜欢却是纯粹的个人偏好。以前最迷一公园到六公园那带。湖水近在咫尺,路边却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店。那里曾经是不少美院学生的“小摊”。那时候,“软陶”的概念在小白领*里尚不流行,我在这里却看到大大小小美丽的软陶首饰。

这一路的小店并不是一家挨着一家的,所以你在从这一家走到下一家之间,尽有时间“偷看”一阵悠悠的湖水,飘飘的柳叶和穿梭在湖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黄包车。这里跟湖水尚隔有一条马路的宽度,所以你可以遥看其美,却不必跻身在慌张的游客群里。你跟西湖之间,有着距离的美。

小店也不尽是售卖首饰的,小小的家居装饰,精致的艺术品,还有心爱的书籍,统统可以在这里找到。只要有时间,慢慢地走,慢慢地逛,收获一定不小。即使不买点什么,这份独到的安静和美,也是在别处找不到的。

从一公园到六公园只是短短的一两站的距离。从头走到尾,你尚未离开西湖的繁华地段。要回火车站或是去更远的地方,都可以在这里轻而易举地找到公车。我呢,却是哪里也不去了。就在这里过马路,到湖边找个凳子或大石头坐下。发呆,看书,听水的声音。等到夕阳来了,也就差不多是时候回家了。

所谓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,大概就是指这样不慌不忙的时日吧。

去得次数多了以后,慢慢又找到另一个“胜地”。沿湖走到“孤山公园”,再从公园里走到湖边,那里有一大片的“荒地”,人迹罕至,却正正对着西湖满池的荷花。盛夏闷热的西湖,这里却是别致地安静清凉。可惜我的方向感不好,研究了好几次也不能知道这究竟是西湖的哪一角。反正每每去到公园,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个天堂,想来,也算是一份独特的雅缘吧。

离开西湖的地界,坐车到黄龙洞附近。那里前些年有个新兴的小商品市场,和好多个门面狭小,但内里别有洞天的书店。在这里耗上一天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,只是要记得时不时的看看时钟,不然,很容易就错过了回家的火车。

我最喜欢的那家书店,店名已经不记得。店子位于小商品市场后段的一个小弄堂里。窄窄的入口,人来人往,没有一刻清闲。但你一旦踏进去,即刻进入时候隧道,来到旧时儒雅之地。

人虽然多,却没有一点杂声。书,从桌上堆到桌下,从地上堆到天花板,铺天盖地。而读者却紧紧有条。来这里的大多是老顾客,认得这里的书就像认得自家的亲戚一样。什么书在哪里,只要曾经问过一次,就不会忘记,下次决不会再打扰看书看得入迷的店主。

这里的书很全,也很冷门。旧版的,便宜的,古籍的,在别处不曾期望会有的书,在这里都可以找到。同样的书,在这里能找到更早版本的精品。只要花点时间用心地找,价廉物美的书多得是。这里有不少商务印刷馆和三联的旧版书,常常只是两三块钱一本。价钱便宜尚在其次,书的印刷,装帧或是外国作品的译者都是气派堂堂,拿在手里便再也不想放下。

我在这里买到过好几本古代仕女的白描画本,仿古本用了白白的线绳装订,略瘦长的大32开本,拿在手里柔软细腻,比任何丝绸的更引人遐想。轻轻地托住书脊,书边不经意地落下,象少女低垂的脸儿,羞红却闪着光亮。

如果不思量,见爱就收,等下赶火车的途中就有得苦了。但横看竖看,哪一本都舍不得放下,最后只好背着捧着觉着,蹒跚着回家。常常仍不住觉得自己象个“跑担帮”,在火车上大包小包的。但只要闭上眼睛,看到自己在地板上把这些收罗的宝贝一地铺开,躺着趴着坐着歪着,一本一本地大读特读的情景,什么辛苦也顾不得了。

春天回国的时候,忍不住又去了。西子美柔若旧,不独花更艳,草更盛,树更绿,连水也似乎更清了。围着湖边的堤岸,白堤苏堤还有新建的杨公堤,到处是一派干净鲜亮。好多景点更加了雕塑,石像,石碑,方便游人拍下“到此一游”。

湖的外围呢,路更宽,车更多,楼更高,好多不认识的新建筑。一公园到六公园,窄窄的人行道已经整修拓宽,小店也大多成了中店大店,气派之余,温馨的感觉却也少了很多。当年那些在这里租个小店面,售卖自制的小首饰艺术品的美院学生,大概也都建功立业了罢。那段在小店里的青涩时光,不知还在不在他们的心想?

听说孤山公园也换了名字了。忧心那些心爱的书店也不见了,不去看,不印证,便多一份美丽保留在回忆里。到处都是一日千里,如果不常常来,很容易连走什么路,坐什么车,去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了罢。

 

2006年8月1日晌午 阴天
漳州福建厦门盼

*注:绝对没有任何贬低嘲笑或歧视的成分!(i SWEAR)只因为这个人群引领国内城市大部分消费旅游和购物的偏好倾向,是为”先驱“,故而用之。
 

登山玩水